融合存儲解決方案有很多種,它們都能夠橋接完全不同的技術,且需要很多專門的連接。
一直困擾IT存儲環境的融合問題要追溯到20年前,當時服務器、網絡和存儲資源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界限,橋接這三個技術需要很多專門的連接,導致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存儲解決方案供應商所吹捧的“秘密武器”以及他們的專有設備堆棧。
這些堆棧都是為特定應用程序“量身定制”的,Exchange服務器堆棧的配置和微調可能與Oracle數據庫堆棧完全不同,堆棧預計能夠提供五年或六年的壽命。
1.橋接各種技術
在過去十年中,堆棧的壽命縮短到只有兩年或三年,并且虛擬化開始進入數據中心。現在虛擬服務器堆棧從規劃階段到滿負載只需要幾天就可以完成,而可能在數周后就被“推倒”了。缺乏工作負載可預見性和按需資源是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。
Evaluator公司高級合伙人Russ Fellows說道:“在過去,你有一個很不錯的應用程序,可能可以進行很多連續讀寫工作或者某種混合讀寫工作,而存儲系統可以對其進行梳理和優化。但是對于虛擬化服務器,你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工作負載,各種塊大小和混合讀寫形式,將它們混雜在一起,發送給存儲子系統。面對這種混亂場面,你需要一個系統可以處理這些具有不同特質的內容,你需要有良好的分層、可寫克隆、寬條帶化,等等。”
然而,在虛擬化環境運用新系統并沒有在一夜之間發生。次優化存儲架構方式依然存在。到2009年,領先的存儲供應商(如惠普公司)才開始全力支持“統一存儲”的做法,這種做法包含一種共同媒介能夠對光纖通道、iSCSI和NAS資源進行結合文件和塊的訪問。統一存儲是對20世紀90年代筒倉型存儲方法的巨大改進,它更加易于管理,更可靠,更容易擴展。
惠普公司估計,很快互聯網將會面臨50億用戶和2萬億臺設備,龐大用戶和設備量帶來的大規模且分散的數據負載將會需要所有IT業務提供最高的效率和靈活性。IDC預測,到2014年,存儲開支將達到225億美元,預計67 exabyte文件容量。IT可能會認為是否部署太多容量,而IDC則表示管理層會想知道是否部署了足夠的容量,這些容量是否被有效地利用。
2. 進入存儲融合時代
在2010年,惠普承認,統一存儲無法滿足未來需求,并宣布他們將轉移到新的戰略上,即所謂的“融合存儲”
與統一和專用堆棧解決方案相比,惠普公司聲稱,融合存儲提供的優勢包括:
• 最高41%更快的性能
• 最高90%更低的存儲管理時間
• 最高50%更低的電源消耗、冷卻和占地空間
• 降低IT服務交付時間,只需幾分鐘
根據惠普存儲融合基礎設施營銷策劃師Brad Parks表示,新策略主要分為三個關鍵點:x86硬件的標準化、采用高擴展型軟件提供40%更快的部署以及融合管理。
“通常情況下,如果你讓網絡人員、服務器人員和存儲人員來協作進行部署,平均存儲應用程序部署時間需要好幾天,如果不是幾個星期的話,”Parks表示,“因為有了自動化,我們只需要從管理角度來控制部署,我們在幾分鐘內部署好新的應用程序,然后部署到服務器,再到存儲。”
過渡到一個非常密集的刀片架構(其中服務器、存儲和網絡都位于一個機箱內)可以帶來各種優勢,包括能源、冷卻和占地面積方面的優勢。例如,一臺惠普 BladeServer c7000可以容納8個刀片服務器,8個存儲刀片和兩個HP Virtual Connect模塊。這至少有16個CPU內核和高達114個存儲驅動器,或者說100TB的存儲容量。我們現在不需要將這些資源散步在3U箱或者再加上兩到三個JBOD網絡組件,而只需要將所有組件放到一個機箱,使用相同的電源和冷卻。
擴展型存儲不僅可以快速擴展容量,而且可以擴大吞吐量、文件大小以及文件卷,可以單獨或者同時進行。這對于刀片型基礎設施更加容易實現,購買者可能是先購買兩個節點,然后突然擴展到五個或者六個。與此同時,軟件(如Vmware插件)可以同時跨越服務器和存儲虛擬化。這種插件可以對系統進行監控、管理等。
“我們還有一些高層次的管理工具,”Parks表示,“例如,我們有一個產品—Cloud System Matrix,實際上屬于中端市場產品,更加偏向于私有云部署,但是你可以通過使用共同的業務流程工具來自動分配存儲,因為我們將這些功能都融合在一起了。”
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融合存儲解決方案,但是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,正如Russ Fellows所指出,“你不一定需要虛擬化你的存儲來提高效率,但是你需要對存儲進行優化,來適應虛擬服務器環境。”存儲能夠從融合環境受益。